最好的教育是“看见”和“鼓励”
本期我们邀请广东实验中学林佳佳老师和我们分享她是如何理解最好的教育是看见与鼓励的,让我们一起看看林佳佳老师怎么说吧。
第一次接触学校诊断时我认真研读了诊断报告,并结合 13 年从教经历,选择了这样的题目——最好的教育是“看见”和“鼓励”。因为鼓励能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使其树立自信,即便遭遇挫折也能保持屡败屡战的勇气,培养面对失败的成长性思维能力。
在诊断报告中,我整体表现还不错,各题目得分均在 95 分以上。结合主题,本文聚焦个性化教育方面,以“老师善于发现我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老师关心我,会及时了解我的状态,并与我交流”作为研究对象。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在这两个题目的得分分别为 97.6分与98.04分,这说明学生认为我是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尽管题目得分并非最高,但它精准诠释了我多年来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

无效的鼓励和有效的鼓励

永远不要贬低自己的学生,这是我多年来一直践行的教学理念。真正的鼓励不仅仅是掌握一种鼓励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只有那些对孩子保持足够的敏感和爱的人才能拥有。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更好。”
那么哪些是无效的鼓励,哪些又是有效的鼓励呢?无效的鼓励包括批评、轻描淡写、人比人、急于给予建议。而有效的鼓励则包括信任、赞美和持之以恒地让孩子自我总结。
有些父母或老师认为批评可以给孩子当头一棒,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然而直接批评、贴标签,都是孩子难以接受的,更谈不上有效鼓励。批评还包括间接批评,一直督促他们完成各项工作,例如“赶紧去做什么”,这样只会慢慢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相反,有效的鼓励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多让孩子尝试,相信他们可以做到。即使孩子没有做到,也要告诉他们:“你可以做得更好。”
有些父母或老师会认为孩子取得成绩是理所当然的,过多的赞美会让孩子骄傲自大。但我不这么认为,孩子获得了荣誉,我会夸大他的成就。例如我在班里设计“数学学霸榜”,把孩子的名字大大地打印下来贴在榜单上;建立“数学领跑者”社团,让孩子上台讲题,并为他们录制视频分享到班群和我的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


人比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一个孩子努力,但在多数情况下,孩子听到的是“我不够好”。其实很多时候这种比较会削弱孩子的积极性。要让比较发挥积极作用,我会经常提到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同时也不忘找到自己孩子或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这样孩子听到了自己也有比别人做得好的,那么就会悄悄学习别人做得比自己好的方面。
急于给予建议是许多父母和老师很喜欢做的事情。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孩子。但实际上,这可能是缺乏耐心的表现。有效鼓励应该是持之以恒地让孩子总结经验。当孩子表现好时,询问他:“你是如何做到的?”当孩子表现不佳时,也询问他:“你觉得是什么造成的?你有什么方法改善吗?”孩子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将学会这种宝贵的能力。

鼓励的价值

鼓励能够造就希望,给孩子的生命注入活力,帮助他们治疗伤痛。鼓励可以加强感情联系,促进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此外,鼓励还有助于孩子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
鼓励造就希望。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发展的快速阶段。许多孩子因缺乏自信而感到煎熬,甚至会出现不敢去学校的现象。在这个阶段,来自父母或老师的鼓励尤为重要。如果父母或老师能够公开表扬孩子的任何小优点,并让更多的同学看到这些优点,那么孩子将获得巨大的鼓励,变得更加自信。
大约在2016年,我担任12班的班主任。记得那时班上有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作业常常需要催促才能完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孩子妈妈的朋友圈中看到她记录了孩子假期去日本,用日语与当地人交流的情况。经过详细询问孩子妈妈后得知,孩子对日语学习非常感兴趣,并且自学成才,竟然能够无障碍地与日本人沟通。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惊。显然,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因此学得很好。后来,我让孩子在全班面前分享了他的经历——“我的日语学习之路”。他的演讲让全班同学都重新认识了他,许多孩子对他投以羡慕和崇拜的目光。从那以后,这个孩子意识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找回了自信,并最终顺利考入了理想的高中。

鼓励可以联络感情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把父母和老师推到门外。这是因为他们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经常挑战父母或老师的底线,这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我常常这么认为,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坏”的,只是我们没能看到他们的亮点而已。
记得大约5年前,我遇到了一个小时候在美国读了两年小学的孩子——小辰。他回到中国后,学习上有些跟不上,尤其是语文和数学。他又非常调皮捣蛋,好像每天不给我找点麻烦就担心我会忽视他一样。因此,他天天都会搞出一些事情来烦我,是我们班上所谓的“四大捣蛋金刚”(学生们给的称号)之一。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和他成为“朋友”,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有一次,我想和外教调一节课,但我的英语口语水平一般。我灵机一动,赶紧去开了个广播,还专门设计了一下内容:“小辰,你快点来办公室帮林老师一下,我想和外教调一节课,但我不懂如何沟通,只有你能帮我。”广播是对着全班同学说的。小辰当时一定乐坏了,他大约15秒就从三楼跑到了一楼,出现在我面前,并顺利完成了帮我和外教调课的任务。我拍拍他的脑袋感谢他:“真的太感谢你了,看你英语这么流利,老师真是羡慕。”渐渐地我和小辰的感情因为各种小事而得到了加强。后来他一直很配合我的班主任工作,我想他是真的喜欢我了。毕竟,喜欢一个人才会愿意倾听他的话。我一直相信,“走近孩子,才有机会教育孩子”。

鼓励孩子塑造形象

曾有一个孩子与我分享了他的一段经历,他的妈妈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帮助他塑造了形象。
我们家每周都有家庭会议时间。虽然我平时不怎么爱讲话,但我的妈妈总是鼓励我,说我每次讲话都很有深度和高度。在家庭会议中,我们有一个环节是每个人要说出家人的三个优点。每当这时,我总是结结巴巴,不知道如何总结,而我的妈妈总是耐心地鼓励我慢慢想、慢慢说。当我总结完毕,全家人都会给我鼓掌,妈妈也会称赞我说得好,认为我讲话很有高度。后来,我们还加入了三分钟演讲环节,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本周发生的事情发表三分钟的讲话。虽然起初我总是绞尽脑汁,但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现在上台讲话已经非常自然了。我的妈妈认为我是个讲话有深度和高度的人,我也因此更加自信。她的确帮助我塑造了这样的形象。
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也经常让学生上台讲题。有时候我会对他们说:“你的解题方法真的非常棒,我多么希望是你的学生”,或者“你就是个数学讲题家”等等。每当这时,孩子们都显得特别兴奋,虽然他们有时会害羞,但我想他们心里一定乐滋滋的。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作者戴维·托马斯提出了几种鼓励孩子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多注意孩子的长处;
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出力;
帮助孩子,让他们小步走,一步一步实现目标。孩子有成就了就要为他们庆祝;
和孩子交谈,共同面对他们的各种恐惧,包括孩子没能说出口的恐惧;
学会跟孩子说“对不起”;
经常告诉孩子“我爱你”。
虽然以上是对父母而言的,但是我想对老师也是成立的。如果我们老师能做到多看见孩子的优点,并放大他的优点,鼓励他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想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
学生若能“亲其师”,必能“信其道”。愿孩子收获幸福的中学生活,愿我们教师都能收获幸福的教育教学生涯。

备注
特别感谢学校诊断组给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这次体检,虽然有些题目本人的得分还不尽完美,但是我想通过诊断的确能看到自己的一些问题,还需要更多地关注更需要关注的孩子。再次感谢!

以上就是广东实验中学林佳佳老师分享的全部内容啦!非常感谢林佳佳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分享。E智慧诊断伴随你成长的全过程,欢迎评论与来稿,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


我们的事业
学校发展的促进者朋友
我们的使命
引领、助力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生态的改变:
为了每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