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英:教室,当是一个诗意的所在

 

作者 | 郑英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在我眼里,孩子们就像森林里的每一棵树木。森林里,如果每一种草木都尽情生长,那么整个森林便会生机勃勃活力无边;反过来,如果森林青翠葱茏,气候清新宜人,那么生长其中的草木便会更加绿意盎然长势欣欣。因此,教室是为人而存在的,但它也是由人共同创造的。

教室,便是由一个个孩子组成的“森林”,这座“森林”如同一个无形的场,悄然滋养着其中的每一棵“树木”。我非常喜欢惠特曼的一句名言:“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也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作为孩子们最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教室该呈现给孩子怎样的“最初的东西”呢?我希望这两个字是“诗意”——教室应是一部立体的教科书,这里的一切都应充满美感。而这种美,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感,更应有内容的质感。一是营造美的环境,因为环境也是生产力。二是创造精神符号,“文”而“化”人。三是建立和谐关系,最大的诗意在关系。从而让教室成为一个充满诗意与生机的空间,让每个孩子在这片森林中茁壮成长。

 

 

营造美的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

 

 

干净是美的第一要素

美的环境,一定以干净作底子。干净,永远是美的第一要素,打造美的教室,就从洁净开始。

虽然我们教室非常破旧,但这里没有人乱扔垃圾,孩子们甚至都不好意思讲脏话,走进来就会莫名庄重起来。甚至有人说,走进这个教室,觉得空气都清新了许多。我对孩子们说:“干净是我们手心里的素养。”

实际上,我的教室物理环境并不好。因为教室用了很多年,东西经常显得破旧和脏,所以每次接手新班级时,我都会在教室里走一圈,看看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我会请家委会家长帮忙找人来粉刷,让教室焕然一新。

我们还有一颗浪漫的心,有创造的心,有诗心和匠心,我认为任何起点都不会影响我们能够给孩子们呈现的东西。教室的南面窗户外是一个厕所,而且窗户非常脏,不通风,也没有阳光,但是我们的孩子却说“教室漂亮,依山傍水”。虽然旁边是厕所,但他们依然充满了创造力和热情。

此外,我们有专门的抹布清洁员,而且是通过竞选上岗的。清洁员每个星期五都会把抹布带回家洗干净,礼拜一再带回来。抹布也是我们班级品质的见证。

 

教室到处都是画布,都是建立美的起点

1.用鲜花和绿植点缀

我们班级的学生非常善于维护教室的一切,哪怕是价格低廉的绿萝,也能被精心养护,不会让它们枯萎。我们专门通过班级竞选,选出了一位“绿植管理员”,每次放假时,他们会把绿植带回家,开学时再带回来。每一盆植物都被养得十分茂盛,每一件物品似乎都充满了生命力。

 

 

我们的讲台上每周都会有一束小巧的鲜花,虽然价格不高,但能为教室增添不少生气。每个星期一,学生们在升旗仪式后会立刻把花摆放好,到了星期五再处理掉。

这种习惯使教室始终保持焕然一新的状态。因此,我们的教室总是整洁无尘。老师不会把粉笔和黑板擦随意放在讲台上,而是吸附在黑板上。这种自然的安排和花朵的美丽让人不忍心去破坏它。美有一种能够迅速提升环境氛围的力量。

器物的模样,折射的是主人的精神模样,它们是否洁净、维护地如何、甚至连摆放的位置,都无言地表达着主人的审美和人生态度,是主人的精神追求的物化表现,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种器物精神。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美的环境可以提升人的创造力和人文修养。

 

2.定期更新走廊墙

教育中,美的资源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如何参与、发现和创造。因此,我并不刻意去做些什么,而是利用现有资源。比如空间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都是资源。资源的好坏并不在于条件的优劣,而在于你能否善加利用。

教室外的走廊,是一个常被忽视的空间。我们教室的走廊布置每周更换一次,常换常新。

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主题展示,比如“学科篇”,其中包括历史上的37个帝国、中国历代疆域图等。因为我教授的科目是道德与法治、人文地理、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所以我希望这些课堂上快速划过的PPT内容能够被孩子们更深入地学习。因此,我们班的孩子知识面非常广,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所谓“滴水穿石”,在我看来,它的力量不在于力度,而在于不舍昼夜的坚持。因此,我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将普通的资源发挥到极致。比如,我们在地理课上讲到中国的56个民族,那么我们就搜集56个民族的服饰展示出来。孩子们可能在读这些民族的名字时遇到困难,我就让他们查字典,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因此,我们班的孩子能够正确读出56个民族的名字。

我们还会展示学生的作品,比如每个孩子设计的班徽,最终的成品会在PPT中展示。班里的方心怡同学为每个同学画了肖像画,我展示了其中的二十几幅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孩子们彼此之间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我们通过这些展示,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我们的教室角落里还有一个小书架,上面挂着一个写着“悠哉”的牌子。每天,黑板上都会写上一句话,内容丰富且有趣,成为我们班级文化的一部分。

 

 

创设精神符号,文而化人

人创造环境,环境塑造人。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被环境所改造,并在这个过程中改造着自己。班级文化如何建设?

定班魂

首先,我们班级每届都会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字,这一届选的是“雅”字。这个字成为了班级的灵魂,孩子们愿意与更美的自己建立契约,并不断成为更美的自己。

立班规

此外,我们班级的班规并不是惩罚性质的,而是以“向美而生”为指导,注重高层次的引导。我们的班规包括:对自己的形象负责,不仅是外在形象,还包括言行举止;不为他人添麻烦;发扬别人的优点;对所有人都要有礼貌;承担自己的责任;遇到问题要主动想办法解决,等等。

通过一条一条定制班级公约,学生清晰而深切地感知到,规则不是为了取悦他人的外部规训,而是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这份班级公约成了师生共同的愿景和坚守的信条,根植于大家的内心,成为一起前行的方向。

 

每个孩子只要愿意,就可以在班规上按手印。即使是班里最顽皮的学生,在这一刻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庄重与责任感。比如,有一位学生虽然刚入学时表现顽皮,但到了七月的暑假,他获得了全国健美操冠军。这些成就显示了我们班级文化的影响力和激励作用。

 

创班徽

 

让抽象的班魂以物化的可感形式来体现,班徽无疑是最好的载体。我们的班徽创作中,体现了“自律方得自由”的理念。作品展示了“眼界决定境界,大气成就大器”的精神,这是我们班级文化的核心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念逐渐内化为班级精神,并成为学生们的行为准则。

 

有班训

 

班级还应有着意建树的特有的精神表征,即班训。一种班训,若真正成为班集体的精神,久而久之,会自然而然地内化而形成为班风。

 

总之,教室的美是寓丰富的生命于和谐的形式之中,在和谐的秩序里回旋着张力,满而不溢,有一种无声的净化力量。

 

 

 

建立和谐关系,最大的诗意在关系

 

一间教室的诗意,不只由可见的物来体现,更由身处其中的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体现。好的师生关系才是教育第一生产力。

 

关系的处理是极其微妙,核心离不开真诚和善意,其次还要有智慧。人不是孤立自存的个体,而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关系的质量才是考量生活质量的终极指标,也是考量幸福指数的重要参数。

 

仪式感

 

无论班级中的哪位同学要参加比赛或完成任务,全班都会花半分钟时间进行一个简短的仪式。所有人都会给予他支持和祝福。无论是谁,大家都会用同样的方式为他鼓劲。

 

比如,当有人要参加篮球比赛时,全班都会齐心协力,为他加油,让他充满信心地上场。浩然即将参加健美操比赛,班级的支持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虽然他的数学成绩这次不理想,但他在健美操比赛中获得了全国冠军,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通过这种仪式感,我们的班级同学关系非常和谐,因此从未出现过霸凌问题。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来自同伴的支持与鼓励,班级氛围更加融洽。

 

班级日历

 

我们班每个学期都有一份班级日历,标记重点日子。包括节气跟节日、孩子生日、家长生日等等。

 

 

每逢特殊日子,我就会通过举行活动或者发布祝福这样一些仪式拉近班集体的距离,大家彼此亲近,共同过度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比如班里的寿星是双胞胎之一,我们会把他的双胞胎兄弟或姐妹一起叫过来参加庆祝。每次切蛋糕时,我都会亲自为他们分发。我们有一个约定,如果有学生因为吃蛋糕而导致体重增加不利于健康,全班将一起戒掉蛋糕。这促使那些体重超标的同学更加努力地锻炼,以保持健康。

 

到了初二,孩子们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吃蛋糕,而是邀请家长一起参加活动。我们班每当有孩子取得显著进步时,都会邀请家长过来参与庆祝。然而,进步并非人人都有,因此我设立了一个特殊的仪式——生日。

 

每次生日庆祝时,全班同学都会为寿星送上祝福,家长们也特别喜欢这种氛围。一个孩子的妈妈曾说,孩子在家里很内向,但在班里却与同学相处融洽,这让她反思是否自己在家里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此外,每个老师的生日我们也会隆重庆祝,让老师们感到特别开心。家长们的生日则通过家长群来进行祝福,我们会把拍摄的视频发到群里,邀请所有人一起祝福这位家长生日快乐。我们还会提醒孩子们在父亲节或母亲节表达对父母的心意,哪怕家庭关系存在问题,这样的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氛围。

 

留言本

 

细水长流才是最大力量,我喜欢在日常当中跟孩子们这样表达。我每天第一个任务就是花一节课的时间,批改学生的家校联系本。看见学生,不是看见几个特殊学生、特别优秀或特别调皮的孩子,而是每一个都要看见。只要孩子们有留言,我都有回应。我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回信——

 

关于“努力”这个话题,如同一道家常菜,经常被人翻炒了端上桌来,而为师一直未曾好好谈过,是觉得谈这个话题容易陷入鸡汤。看到小伽子爱徒这则留言,看来有必要好好谈一谈。

 

说到人生的起点和天花板,我只知自己的起点和此时的站立点,并不确凿知晓自己的天花板,也不知晓别人的起点,所以无法拿自己的天花板和别人的起点做一个比较和评判,而且也不用比较,一定有太多人的起点高于我此刻的站立点,须知我已奋斗了20年。

 

当然,我也相信此刻的我已经成了不少人所追寻的方向。而我本没有天纵之才,没有显赫身世,也没有出众相貌。我的起点到此刻站立点之间的高度差,就是我努力的意义。所以,努力很有意义,生而为人,必须努力!

 

今天,我只说说自己处在一个平凡岗位的普通人的故事,不是自己有多优秀,而是我更接近于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包括孩儿们。

 

 

回信——

 

关于为什么要读书,是讨论热度永远居高不下的话题,无数人给出过答案,这次为师也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并非出于有什么真知灼见的自信,相反觉得自己力有不逮,之所以硬着头皮铆足劲敲下这些文字,是出于自己一贯坚持的“诚”字,即便我的解答不够高妙,至少还有这份真诚作为弥补。

 

读书,让你知道“光”在哪里。历史的长河一直奔涌向前奔流不息,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之所以能前后相续,是因为有了书籍的传递,没有书籍,人类的文明便会沉默。

 

千百年来,有的庙宇已经坍塌,有的塑像已经倒地,而书籍却能长存。它们所记载的往昔圣贤论述依然鲜明有力地呈现在册页上,它们所记述的哲人伟大思想至今熠熠生辉,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光芒。可以说,书籍是活着的声音。

 

有个孩子给我留言他喜欢上一个女生,于是我就认真来回复关于早恋问题。如果孩子能对你讲悄悄话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在接手新班级时,我会为每个孩子写一篇文章,表达对他们的重视。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郑老师真的把他们放在心上。学生们也会发自内心地回应我,有时他们会让我看看他们写的东西,甚至开玩笑说“郑老师最美,不接受反驳”。

 

每当周五快到的时候,学生们会表现出对周一见到我的期待。有一个学生非常细心,当我嗓子哑了,他特意去买了雪梨,熬了一个多小时做成糖,送给我,说“老师,这个降火,润喉。”

 

每一届学生毕业时,都会给我精心准备礼物,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这些心意让我感到十分温暖和感动。

 

最美的教育在于师生同在辽阔的沃野里自由地成长,相互倾慕,彼此成全,收获各自的魅力人生。

 

本文整理自郑英在2024年“一班一世界”班主任主题峰会的演讲
作者 | 郑英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本文转载自星教师(ID:new_jiaoshi)。寻找“星星般明亮闪烁的教师”,共创教学场景中真实问题的创意解决方案。

 

 

 

使

 

 
-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学校诊断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