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视角‖学校自我诊断的结果与学校的提升之间,还有多远的距离?

在我们将学校自我诊断的结果报告呈现给项目校之后,其实诊断的过程还远没有结束:

诊断结果是否在学校中激起了积极的反思和讨论?

学校从数据本身发现了哪些问题?

在数据的基础上,学校是否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最终,诊断的结果能够帮助学校提升吗?提升的效果如何呢?

相信这些问题是每一个项目校和E智慧诊断团队都共同关注的,毕竟完成诊断项目不是目的,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师生的校园生活幸福感才是目标所在。

本期专业视角为大家介绍一篇国外的比较研究,看一看荷兰和比利时两国的学校是如何使用学校自我诊断结果的,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借他山之石,一窥其中机理。



这个研究关注什么?

要比较两个国家学校自我诊断的使用情况,首先当然应该将二者放在一致的理论框架内。因此,该研究选用的理论将影响学校自我诊断的结果使用的因素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 学校自我诊断的特点

  • 学校自我诊断实施过程的特点

  • 学校以及其他结果使用者的特点

以这三点为基准,作者对43所荷兰小学以及96所比利时中小学(51所小学和45所中学)的教师和管理者分别进行了3年和2年的问卷追踪研究,接下来一起看一看作者发现了什么吧。




ZEBO项目分别从学校层面和课堂层面的多个角度进行诊断,在荷兰的小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该研究的结果发现,仅有24%的学校将诊断结果进行了有效的使用,随时间推移该比例略有上升但也仅为32%。


研究发现,影响荷兰学校自我诊断结果使用的具体因素有:

学校层面

  • 诊断结果与学校(或利益相关者)需求的一致性

  • 对ZEBO项目目标的清晰认识

  • 参与诊断是由大家共同决定的

  • 学校会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

  • 学校管理者鼓励教师专业发展

  • 学校为了提升勇于变革和尝试

个体层面

  • 使用诊断结果所需的时间

  • 学校管理者的积极动员

  • 对ZEBO目标的清晰认识

  • 教师的意见能够影响ZEBO的实施

  • ZEBO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

  • 学校管理者鼓励教师专业发展

  • 教师间相互交换有关信息

  • 进行革新活动的资源和时间





比利时的学校采取了不同类型的自我诊断方法,但只有极少数学校完全同意“学校自我诊断能够帮助学校采取恰当的措施”,70%-80%的学校反馈只是有点同意这一点。


研究发现,影响比利时学校自我诊断的结果使用的因素有:

学校层面

  • 将学校自我诊断视为一种研究手段

个体层面

  • 学校实行的是单环学习还是双环学习方式

  • 学校中的知识创造

  • 将学校自我诊断视为一种政策法令

  • 将学校自我诊断视为一种研究手段



两国对比,哪些影响因素值得关注?


学校自我诊断对于荷兰和比利时的学校来说都是对学校当前表现情况的反馈并服务于学校发展,尽管在政策层面两国有所不同,但学校自我诊断的性质和作用依然是一致的。

可以看到,影响学校自我诊断结果使用的因素在两个国家中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首先,学校是否对诊断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是否广泛参与到诊断过程中来都会影响到对诊断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对诊断价值的判断。

其次,诊断目标是否得到了清晰地阐释,学校管理者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诊断动员都与诊断结果的使用有着密切联系。

最后,学校自我诊断是否与学校的需求一致也是关键的影响因素。


随着诊断文化在各个学校生根发芽,相信大家对这一研究结果或多或少有所体会。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对于我们的诊断而言,这些影响因素是否完全适用,我们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欢迎大家踊跃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Schildkamp, K., Vanhoof, J., van Petegem, P., & Visscher, A. (2012). The use of school self-evaluation result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Flanders.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8(1), 125-15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