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视角‖学校“体检”之实施与流程

如果一个人要参加体检,那么TA会经历如下过程:一是咨询医生并与医生确定体检项目,二是在医务人员专业化的操作下通过先进的医学设备采集身体数据信息,三是医生根据体检报告结合体检者的实际情况开出相应的处方,由体检者坚持落实。

类似于一个人参加体检要经历的各种过程,我们的学校“体检”——“基于学生发展的自我诊断”的实施也有一个符合我国普通中学现有实情、完整清晰且行之有效的流程。这个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学校自我诊断启动前的必要准备

(一)学校自我诊断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需要首先与校长、学校核心管理层达成共识。

学校自我诊断能否在学校顺利开展首先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只有在认可学校自我诊断的价值与用途、认同“学校应该是学生快乐成长、有效学习,教师幸福工作的地方”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学校自我诊断才能开花、结果,真正实现以诊断促改进的目的。


(二)学校自我诊断组与专业评估人员的深度、真诚合作机制是学校自我诊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自我诊断的目的始终是为了促进学校的改进,而学校永远是不能够被替代的改进主体,只有当学校既是诊断计划的制定者,同时又有能力对学校所关注的关键问题进行追踪与改进时,学校诊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三)一套科学、系统、符合学校需求与实情的诊断工具是学校自我诊断实施的前提

一套有效的学校自我诊断工具应该符合三点基本要求:①诊断工具的测量点和指标必须符合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国情,适用于学校的话语体系;②工具编制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测量程序,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证据,题目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③诊断的指标与内容必须能够真实反映学校的诉求。


专业化数据采集与分析

(一)数据的真实性是学校自我诊断持续有效的生命力之所在

想要在众多调查中获得真实的数据,需要在实施流程的细节上狠下功夫

首先,根据学校的传统与特色,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做好诊断前的动员工作,让师生清晰地认识到学校自我诊断的意义,以及诊断对于学校发展、对于其学校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价值;

其次,需要设计并解释诊断数据的保密性原则,打消师生的顾虑;

第三,一定要设立诊断后改进的反馈机制,让师生真正看到诊断的效果,了解学校改进的信心。

同时,还需要规范化学校的问卷调查行为,避免多处、多头搞调查、发问卷引起的填答疲劳,让诊断能在学校常态化、周期性地进行。


(二)有效的学校诊断需要“混合数据”的支撑

想要全面、真实地了解学校信息,就需要从学校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教师、职员、管理者、家长等多角度收集信息,进行多角互证,在不同层面信息的“同”和“异”中,发现学校的优势与问题。

除了多角度互证,有效的学校诊断一定需要“混合数据”的支撑。在诊断过程中,证据的收集除了通过标准化量表,还需要进入真实课堂听评课、了解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真实状态、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访谈、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收集学校多种客观资料数据、实现主客观数据的补充融合等。


(三)充分利用电子系统的优势,增强数据采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搭建专有的诊断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可实现在某一时段内,答题人可以自由选择电脑端,或者iPad、手机等移动端,随时随地完成答题,这种线上测试、线下诊断结果反馈的方式,能够大大解放诊断的组织压力和工作量,并使得诊断实施能利用师生的碎片化时间完成。


诊断结果的解读、使用与改进监督

(一)诊断结果如何进行解读和使用将对诊断的实际效果起决定性作用

诊断结果如何解读、如何使用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自我诊断的实际效果,甚至决定着学校自我诊断能否在学校里持续开展。其中有两个基本原则需特别注意:

第一,所有诊断结果一定不是同等程度地面向学校所有利益相关者敞开的,而是应该根据诊断内容不同,分不同层面、不同范围、不同侧重点进行解读与反馈

第二,结果使用要始终以学校改进为基本目的,避免使其成为高利害的手段


(二)学校是改进的主体,推动“诊断—改进—再诊断”的良性循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推动学校改进是进行学校自我诊断的最终目的;如果只有诊断,却始终不进行改进,诊断也就会逐渐失去它的生命力。但在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明晰“学校才是改进的主体”,需要由学校来决定究竟对哪些问题进行改进,并选择改进的方法与策略、决定改进如何实施和推进等。第三方专业评估团队作为学校的“诤友”要“退居次位,同时要做到:基于诊断结果为学校提出改进建议,并提供相关的信息与技术支持;可以与学校共同设计改进方案、充分调动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一个协助者和监督员,提醒、监督学校改进的进展和效果。

图1  学校自我诊断的实施流程与设计


最后,我们必须清楚,学校自我诊断的流程并非单向设计,而是“诊断—改进—再诊断”的闭环回路(详见图1),保持这一良性循环需要学校和第三方专业评估团队的共同努力。



原文《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实施流程——学校自我诊断研究之二》

作者:李凌艳  陈慧娟

刊登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年第2期

*本文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