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视角‖学校之“望闻问切”

中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治未病”,也就是治疗身体里可能隐藏的病,而在这之前,老中医需要对病人进行一番:“望闻问切”,来发现你身体阴阳有失平衡的地方,据此来辩证,进而对症下药。亦如对人的体检,我们对学校也有一个“望闻问切”的检查过程,这就是“学校自我诊断”。

(图原创于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


什么是学校自我诊断?


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是由学校自身发起的一种通过分析学生发展状况、师生学校生活质量,来发现学校现存问题及提供可能改进策略的“元评估”过程。诊断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校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师生的校园生活幸福感。


基于学生发展是学校自我诊断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诊断的各个环节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因此,学生是诊断的主体;同时,诊断的最终目的是学校改进,为了帮助学校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以进行有效的判断和决策,学校自我诊断必须采用科学、系统且实效性高的专业指标和工具。

(图来自于网络)


学校自我诊断“诊”什么?


一个中心:学生发展状况 


在参考众多国际组织和国家核心素养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除了帮助学校更全面、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发展变化,还帮助学校通过主观问卷、专门任务测查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包括一些能反映学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能动性和能力方面的心理发展指标。


其中,自主发展层面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体验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社会参与层面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责任感、学校和家庭参与等。同时,我们还强调学校要关注学生肥胖率、学生每日的体育活动时长、体育锻炼习惯养成、自主安排时间等反映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生活状况的重要客观信息及其变化

(图来自于网络)


九大要素


指标研发初期,我们在全国选取了部分地区的一些学校,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学校利益相关者(学生、家长、教师和校长)对于“好学校的特征”等问题的看法。


随后,使用“扎根理论”将所得资料进行编码,初步形成了学校自我诊断的要素与指标。


最后,我们结合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文献的分析、对国内外学校评估经验的总结,以及与国内多所优质项目校的深入合作,逐渐完善并系统形成了学校自我诊断的九大核心诊断要素:同伴、教师、教学、课程、资源、组织与领导、文化、安全、家校联系

(图来自于网络)


学校自我诊断的项目设计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即使是同一所学校也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对于诊断实施项目的需求绝不会千篇一律,也对项目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六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根据不同诊断项目所实现功能的不同,我们探索出了基础诊断、专项诊断和定制诊断三种项目设计方式。


基础诊断


基础诊断相当于一个对学校的“全面体检”,通过全校师生对“同伴、教师、教学、课程、资源、组织与领导、文化、安全、家校联系”九个要素的总体感受,可以了解到学校在各核心要素上的基本发展状况。基础诊断结果经过指数等级的转换,能够反映学校在九大要素上的具体达成状况,还能够提供学校在同类学校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供学校管理者参考。


想进一步了解指数等级的算法,请点击回顾→学校自我诊断指数是如何构建的?

专项诊断


专项诊断是对九大要素中某一个要素进行的“单项体检”,以深入发现并剖析问题,同时为改进策略提供更充足的信息。相比于基础诊断的全面性,专项诊断深入到学校的过程性管理中,强调对某一方面问题的聚焦,如教育教学状况、各个组织单元的管理状况等。以教育教学专项诊断为例,它是对基础诊断中的教学要素所进行的深入诊断,目的重在帮助学校每一位教师获得所教学生对其教育教学的具体感受及判断,从而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行为调整。

定制诊断


定制诊断指的是根据学校的特殊需求和特定的教育情景,为学校量身打造聚焦于某个要素的测量工具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诊断项目,它使学校自我诊断更切实地服务于不同学校的改进。例如,A学校在上学期基础诊断后,对师生评价不高的资源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改进。于是,本学期学校管理者希望通过再次诊断了解学校资源的改进效果。这时,我们就会针对A学校的需求,共同研发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诊断工具。

(图来自于网络)



原文《学校自我诊断研究之一: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的内涵、指标及项目设计》

作者:李凌艳  苏怡

刊登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年第1期

*本文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