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前沿的故事‖学生眼中的高效课堂也许是……

曾有不少老师跟我们建议,希望多了解一些项目学校的诊断经验、一线教师的诊断故事,我们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也发现,很多项目学校和老师对于诊断确实都有着深刻的体悟和宝贵的经验。因此,这学期开始,我们新开辟了一个专栏——《诊断前沿的故事》,专门分享来自项目学校和老师们的诊断故事,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平台。更欢迎大家通过这个新开的栏目发表自己在诊断与教育教学改进中的所思所想!

本周第一期,就让我们先来看看王延楠老师的分享。王延楠老师是北京十一学校诊断中心的成员,上学期的教育教学诊断中,他在“课堂效率”一项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认可,并就课堂效率这一点,在所在学部和“诊断促进教育教学改进”教学沙龙中都做了非常精彩的经验分享。他在“课堂效率”中有哪些“高招”呢?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输入标题     abcdefg



我是分割线,以下内容转载自“方圆十一”微信公众号文章《学生眼中的高效课堂也许是……》






学生眼中的高效课堂也许是……

王延楠




说到高效,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或者更严谨的说,做最多有用的事。可何为有用?这真是一个模糊到不要不要的概念。我觉得A很有价值,B也很有深度,C也很值得思考,我把这些内容按照我心目中的学科逻辑编排成一节课,这一定是高效的课堂了!我在台上兴奋莫名,可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你们能体会吗?你们理解吗?学生们很有可能已经在台下渐渐沉入了梦乡。

为什么会是这样?在思考中我慢慢发现,所谓的高效,从来无关乎给予,只关乎接受,我在课堂上给了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究竟拿走了多少。我曾见过的最厉害的老师,他在课堂上似乎什么都没给,但学生却拿走了不计其数的财富。

想让学生拿走更多,我们首先要放低自己给予的手。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学生就会觉得好吗?他们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否真能体会到我们多年专业学习所积淀出的乐趣?(这句话来自周瀚洋老师,请尊重版权)我们认为清晰的学科逻辑,在学生的脑海中并不存在,不然他要老师何用。因此我们需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对待一个问题,我们和他们究竟有哪些差别,从他们的视角来设计问题。

这些问题的落点可以很高,但起点最好很低。

当我对自己的课没有把握的时候,我会找来一个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问问,他对我的课有什么感觉:我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你听的感觉是什么,你听完学会了什么,你在上课过程中有没有想要说说自己看法的时候。有时,我得到的回答令我振奋,但更多的时候令我沮丧。我的心声并没有那么好地传达给学生。

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本来就非常困难,更何况我们和学生隔着至少十几年的光阴。我记得在高一的时候听方老师的课,有一个内容我觉得他讲的不清不楚,当时我就在笔记里写下了我的修改,并且在自己的课上信心满满地实施去了。

可结果是,学生对我的讲解没有什么反应,甚至多数人根本没听懂我在讲什么。

那时我才明白,你的清楚,有时反而是学生的糊涂,老师需要的不是时刻清楚,而是难得糊涂。这种糊涂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故意留下的空隙,没有把学生逼上绝路,给了学生喘息和思考的时间。这里我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质疑权威,而是我们一定不要对自己有盲目的信心。

除此之外,我还有另一个感受,一堂高效的课,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没有互动的课不可能高效。想要有互动,一方面要有学生能力所及的问题或话题,这一点前面已经谈过。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显摆自己的“厉害”。



我们在滔滔不绝地挥洒自己学科素养的时候,正是学生最容易脱离我们课堂的时候。我最害怕的事情,不是学生觉得我很矬,而是学生不经意间表露出这样的观点:“你的厉害与我无关。”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不是我们的舞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着实困难,人似乎都有向别人夸耀自己所长的天性。当学生的光芒被我们的“光芒”掩盖,在他们心中就只剩下昏暗了。这也是我做得最不好,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事情。

另外,高效课堂必须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课前的努力而只顾在课上编织我们自己的迷梦。假设我每节课都事无巨细地把内容编排的全面通透,学生当然会学得清楚明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会带来什么后果?课前进行过自学的人会觉得:“老师,你骗我吧?我已经学会的东西你怎么还是都讲一遍?那我为什么要自学?”没有自学的学生会觉得:“太好了,幸好我课前没有干活,看,老师不还是都要讲吗,你们这些自学的人好傻。”如果只是一两节课还无妨,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将会被我们彻底扼杀。那我们讲些什么?将前测中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编排成问题组,让他彻底分解其中的内涵,并了解这个问题的变种。别看我在这里信誓旦旦,其实我也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这真的很难。但这不是我们放弃努力的理由。

最后,我想说,我的课堂效率和许多老师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学生给了我认可。这种认可并不说明我的课堂效率真的多么高,而是学生包容了我那些低效的课堂。因此,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和积极的情感连接,永远是教师这份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

(编辑:石昭慧)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