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其一)——提升学生专注力

 

我们都知道学生高度参与对于课堂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这并不太容易实现。正如美国教育专家马扎诺(Robert J. Marzano)所说——“学生参与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教师精心计划和实施具体策略的结果”。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打造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本期我们与大家分享马扎诺团队在《高度参与的课堂——提升学生专注力的沉浸式教学》一书中的重要观点,希望帮助师生共创高度参与的课堂。

 

在马扎诺团队看来,建构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要让学生对如下四个问题给出满意答复:

我感觉如何?

我感兴趣吗?

这重要吗?

我能做到吗?

其中前两个问题指向学生的

“专注力”—— “学生在关注课堂了吗?”

后两个问题则指向学生的

“参与度”——“学生参与了吗?”

本期我们先和大家聊聊

 Part1:提升学生专注力 

 

 

我感觉如何?

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前提是唤醒学生的学习情绪,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感受。Pekrun(2002)在对动机的研究中发现,情绪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其中之一就是参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当具有热情、兴趣、享受、活力、兴奋等情绪时,人们会更愿意从事新的活动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学生对“我感觉如何”的回答,往往涉及三个综合因素的结果:

A.  学生的精力水平 ||

如果学生精力不足,他很可能不会注意课堂上发生的事情;

B.  教师的积极态度 ||

如果教师的态度消极或过于严肃,会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的注意;

C.  学生的接受度 ||

如果学生觉得没有被老师或同学接纳,他很可能在课堂上不专心。

如何唤醒学生,让教室成为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热情、积极和接纳感的地方?马扎诺团队提出了五种策略:

1

保持课堂节奏的平衡;

2

带领学生将身体运动融入课堂;

3

展现对所教授内容的专注和热情;

4

营造恰如其分的幽默课堂氛围;

5

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结合诊断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分享一下第四个策略——

 

营造恰如其分的幽默课堂氛围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诊断中,“老师风趣、幽默”通常都是争议最大的一道题,老师们往往会觉得:“幽默风趣是性格特征,我天生就不幽默”“教师可以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数学老师就应该更严谨”……但研究者已经证实,幽默对课堂教学的改善作用是切实存在的。Jonas(2009)在《笑与学》一书中提出,幽默可以使教学效率提高40%、可以改变一个教室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学生的压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事实上,幽默也不都是“天生”的,“创造幽默是需要练习的”,马扎诺提出了四种经过时间考验的可靠的幽默来源,一起来看看吧!

 

自嘲式幽默

 

把学生作为幽默的对象通常是有风险的,教师应该始终以极谨慎的态度对待它,相反,教师把自己作为幽默来源,“拿自己开刀”,几乎在所有环境中都是合适而有用的。

 

  有趣的标题或引语

 

有趣的课程标题、幽默的名人名言或引语,既有利于创造幽默的课堂氛围,还会让学生更容易在相似情境中回忆起所学内容,是对学生的一种提醒。

 

电影片段或媒体资源

 

电影片段或各种形式的媒体资源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幽默来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领域和年级水平选择适当的片段,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生动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幽默的象征符号

 

这是一个比较保险的创造幽默的方法,往往不需要刻意为之,而是在不经意间就会产生,比如在师生互动中随时发生的一些有趣而难忘的事情,或经过长期相处形成的一些惯例,都可能成为只有该班级师生才明白的幽默符号,形成班级专属的幽默氛围。

 

我感兴趣吗?

即使一个学生已经被唤醒,在情绪情感上很投入,他也可能无法投入到一项新的活动中——因为他不觉得它有趣。而在课堂情境中,兴趣也是有层次的,根据Hidi和Baird(1986)以及Mitchell (1993)的研究,课堂情境中兴趣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即激发性情境兴趣,

第二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学生的兴趣——即维持性情境兴趣。

 

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总是努力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但总是面临这样的挑战——如果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没有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学生就会把专注力转移到和课堂无关的记忆中,比如昨晚的篮球赛或者与朋友的聚会,等等。

 

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兴趣?马扎诺团队提出了四种有效的方法: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情境兴趣;

 

发起友好的争论,帮助学生深入课堂;

 

提供让学生感到惊喜的有趣课外信息;

 

采用回应率更高的方式进行提问。

 

我们重点分享一下第二个策略——

 

发起友好的争论,帮助学生深入课堂

实践中,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学习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交流时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在构建合作学习、促进生生互助上“形式大于实质”,而马扎诺团队提出的“友好的争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点。

 

在这里,“争论意味着对一个问题引出不同的观点,学生通过持续的讨论,来解决他们的分歧”。Lowry和Johnson(1981)进行了一项经典研究,他们将学生随机分配到两个组:促进共识组和争论组。结果发现,参与争论组的学生对话题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使用了更多资源进行研究。

 

事实上,争论不可避免,友好的争论应该是给学生留下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让他们在争论中寻求更多信息。马扎诺团队也提出了五种进行友好争论的策略,包括:

 

  课堂投票

 

就某个问题进行集体投票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但更重要的是在投票前后引导学生争论各种立场的优缺点,同时允许二次投票、记录学生立场的变化和原因。

 

辩论模式

 

 

辩论可以作为激发友好争论的方式。通过对某一问题对立面的辩论,鼓励学生使用证据、逻辑和提升说服力的技巧,有效地辩论有争议的观点。

 

 市政厅会议模式

 

针对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建市政厅会议活动。学生通过扮演市政厅中的指定角色,提出他们支持或反对的论点,学会从多角度看待复杂问题。

 

法律模式

 

这是一种突出学科特点的策略,在一些社会政治类学科中,可以鼓励学生批判性地研究法院判决如何影响政策,并根据文本证据形成观点或提出论点。

 

立场分析

 

除了仔细思考对某一特定问题的立场和理由,学生还可以确定一个相反的立场,并分析反对立场的理由,在这种换位思考中,争论和理解两种立场的观点和影响。

经过以上两个步骤,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实现了唤醒和激发学生、提升学生专注力,在此之后,如何通过回答“Q3.我重要吗”“Q4.我能做到吗”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们下期再来揭晓~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J.马扎诺, 黛布拉·皮克林, 塔米·赫夫尔鲍尔. (2019). 高度参与的课堂——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沉浸式教学. 白洁译.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 Hidi, S., Baird, W..(1986). Interestingness—A neglected variable in discourse processing. Cognitive Science. 10, 179-194.

[3] Mitchell, M..(1993). Situational interest: its multifaceted structure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5(3),424.

[4] Lowry, Nancy, & Johnson, David W. (1981). Effects of controversy on epistemic curiosity,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15(1), 31-43.

[5] Pekrun, R. , Goetz, T. , Titz, W. , & Perry, R. P. . (2002). 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7(2), 91-105.

[6] Peter M. Jonas.(2009). Laughing and Learning: An Alternative to Shut Up and Listen.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Education.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作者

Chen Huijuan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