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跨学科能力?试试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能力对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和思维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在实践中却是个难题。在美国中小学已经有了较多应用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下文简称PBL)是一种较受认可的提升学生跨学科能力的教育模式,近几年国内也有一些学校和机构逐渐开始进行PBL的尝试,但由于对其概念和关键点的理解和落实程度深浅不一,有些PBL慢慢地就变了味道,“形似而神不似”,自然无法起到真正提升学生跨学科能力的作用。
事实上,教育的理念与方向总是殊途同归,项目式学习也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属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探究式学习的范畴,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合作探究去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协作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等重要的跨学科能力。
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项目式学习?有研究者提出PBL的“黄金标准”模型,认为黄金标准的项目式学习应达成“一个核心,七大要素”的要求(见图1)。
图1 设计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 (Larmer, J., Mergendoller, J. R., & Boss, S,2015) 丨一个核心丨 融合对关键知识的理解, 促进成功技能的发展 项目式学习由于其形式的活跃性,常常会给人一种“玩儿”的印象,热热闹闹的开展,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却有限,关键就在于这个过程中是否真正将学生的学习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的关键知识点分解并落实在整个过程中。好的项目会把学生对学业内容的掌握和技能的发展作为中心,通过教给学生重要的内容标准、概念,让学生学习如何将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 而在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在逐渐锻炼自己如何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如何通过与他人的协作有效解决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研究者认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项目式学习,以下四种成功技能的发展都应该是最被关注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丨七大黄金要素丨 有挑战性的问题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路径便是去研究和解决一个问题,一个有挑战性、启发性,同时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将会更好地激发和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因为这时的学生不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取知识,而是因为他们有真实的需求来掌握某些知识,以便他们可以使用这个知识来解决或解答一个跟他们有重要联系的问题。 研究者提出,当老师设计和实施一个项目时,老师 (有时可以和学生一起) 可以撰写一个开放式的、对学生友好的 “驱动性问题” ,这个问题聚焦项目任务,比如,“我们如何能够改善学校的回收系统,以便减少垃圾制造?” 持续的探索 在项目式学习中,探索是逐层深入的,当学生们遇到一个充满挑战的议题,他们提出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来寻找答案,然后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很多种方式来获取信息,除了传统意义上通过书或网络,更重要的是走到真实的世界中,实地采访相关人员,有时还可能需要深入调查用户的需求,或者深入了解受众对一篇文章或多媒体内容的看法。 真实性 对教育而言,真实性意味着学习的内容或任务与真实世界是如何相互关联的。项目的真实性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一个项目的真实性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 项目可以有真实的背景,比如学生在项目里要解决的问题和现实世界里人们要解决的问题很类似;项目可以采用真实世界里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工具,以及绩效标准;项目可以对他人产生真实的影响,比如学生在项目里去解决自己学校或社区里的某个真实需求,或创作出某样东西会真的被他人使用;项目可以体现出对个人而言的真实性,比如项目围绕的是学生自己的烦恼、兴趣、文化、身份认同,或者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重视学生的声音和选择 在项目的许多方面,从提问到利用哪些资源解决问题,到在小组中承担哪些工作、扮演什么角色以及用什么形式来呈现项目产出,学生都可以有所投入、并为之负责。 事实上,这种学生自己的发声和选择,会让学生们对这个项目更关心,也会更加努力。如果学生们在解决问题和回答一个问题时不能自主判断和选择,那么这个项目就更像是一项普通的听教师指令的任务了。 重视反思 整个项目中学生和老师应该保持持续性的反思。对知识掌握和理解进行反思,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在其他地方应用知识;对成功技能发展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内化对技能含义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发展这些技能设定目标;对项目本身如何设计和实施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决定他们如何设计与实施下一个项目,并帮助教师提高PBL的质量。 反思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反思可以作为课堂文化和对话的一部分,非正式地进行;同时,在项目日志中、定期进行的形成性评估中、在项目的各个检查节点进行的讨论中,以及在学生学习成果的公开展示中,反思和总结都必须明确地包括在其中。 评价、批判与修正 高质量的作品需要通过评价、批判与反复修正才能生成。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评估量规、模型以及正式的反馈和评价标准的指导下,给予和接受建设性的同伴反馈,并基于反馈改善项目流程和产出。 除了同伴以及教师之外,外部的成年人和专家也可以通过提出真实的观点,为评价的过程做出贡献。由老师对学生给予反馈,同时也由学生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通过不断评估而得到持续改进,这种“形成性评估”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有力地支持。 产生并公开展示作品 产生一件作品并进行公开展示对项目式学习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公开展示产生的作品能大大增加学生参与项目的动力,使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项目;通过创作一个作品,学生们能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可以共同进行更好的讨论,同时这种方式也会对教室和学校的氛围产生影响,有助于形成一个“学习社区”;向公众展示项目产出是让家长、社区成员和更广泛人群了解什么是项目式学习以及它对学生有什么意义的有效途径,让学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了解到学生能做的并不只是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可以有高质量的项目产出,可以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了解了项目式学习,你是不是也有些跃跃欲试了呢?不妨在课堂中开始尝试吧! 或许你已经有了丰富的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的经验,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验和疑惑,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结语 参考资料: Larmer, J., Mergendoller, J. R., & Boss, S. (2015). Gold standard PBL: Essential project design elements. PBL blog.